中国振动工程学会2004年年鉴
发布人:张利明  发布时间:2010-01-17   浏览次数:42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Vibration Engineering(CSVE)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29号
邮政编码:210016
电子信箱:csve@nuaa.edu.cn
电话:025-84892135
名誉理事长:胡海昌 黄文虎 闻邦椿
理事长:刘人怀
副理事长:胡海岩 吴有生 高金吉 陈心昭 马兴瑞 欧进萍
秘书长:陈国平
刊物及主编:《振动工程学报》         主编  闻邦椿
《振动与冲击》             主编  恽伟君
《非线性动力学学报》   主编  陈予恕
《岩土工程学报》         主编  沈珠江

 

单位简介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是中国振动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国振动工程科技工作者,在振动工程领域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科技书刊,进行科普活动,组织科技咨询服务、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于1987年5月在南京成立,1987年5月至2003年11月共召开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我会成立以来已发展个人会员7000余人,团体会员近30个。学会拥有14个专业委员会,它们是:模态分析与试验、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故障诊断、机械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动态测试、动态信号分析、振动与噪声控制、结构动力学、土动力学、包装动力学、结构抗振控制和振动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有18个省、直辖市建立了地方振动工程学会。

1999年8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我会成立国际结构控制学会(IASC)中国分会。

工作综述

一、学术交流工作

本会2004年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参加面广,受益面大。全年计有12个专业委员会(占本会专业委员会总数的85.7%)举办了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国内外学术年会、学术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与会国内外学者、专家近1200名,宣读、交流了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论文集和论文摘要集。二是实行横向联合,加强学科交叉。三是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加强工程实践研究。本会有关专业委员会结合工程实际,举办了各种培训班,技术推广会、研讨会、评议会6次,有220名科技人员参加活动,有效地推广、普及了不少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国际学术活动

2004年10月13—16日我会结构抗振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在大连成功举行了“第三届中日美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有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西班牙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促进了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在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领域的科技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对推动我国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学术活动

1.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

本会转子动力学、故障诊断、模态分析与试验和振动与噪声控制四个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8月12—13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了“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及有关工业部门的398名学者、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宣读、交流学术论文350余篇。

2.全国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

由中国力学学会和本会主办的“全国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28—29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5个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2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香港地区的代表1名。会议出版《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和控制研究论文集》一部,收录了81篇专题论文和17篇大会报告。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学科发展和应用中的新问题和新动向进行探讨,普遍感到收益很大。

3.多次专业学术年会和学术交流会

2004年随机振动、土动力学、动态测试、机械动力学、包装动力学等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了学术年会和学术交流会,检阅、交流了本专业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

4.多次专题技术培训、研讨和成果评议活动

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在2004年内先后举办了“振动测试中阻尼测试分析高级研讨会”、“高精度、多功能、超低频、大容量数据采集计量仪和虚拟仪器库成果研讨评议会”和“DASP最新版虚拟仪器库新技术研讨培训会”等5次科技活动,与会科技人员130余名,普及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演示新产品。动态信号分析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金属学会的有关专业委员会合作,举办了“全国高线、棒材轧机设备故障诊断应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科技人员87名。这些科技活动,能较好地解决了科研、教学,尤其是工程应用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深受科技人员的欢迎与好评。

(三)组织编写《学科发展蓝皮书——2004卷》稿件

本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并上报《学科发展蓝皮书——2004卷》的稿件5篇,即:综述篇1篇,由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编写,题为“我国非线性振动领域2003年研究进展”;成果篇3篇,由获得2003年度国家级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者撰写,即:陈予恕教授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某些动力学理论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屈梁生院士的“柔性转子全息现场动平衡技术及其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欧进萍院士的“海洋平台结构检测维修、安全评定与实时监测系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纪要篇为“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纪要”。

二、组织建设工作

1.召开了学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6月7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与会常务理事近20名。会议由刘人怀理事长主持。就学会的组织、学术、期刊等工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主要有:

(1)会议决定接受江苏大学为理事单位,由该校提出候选人,会后经通讯评议确定。后通过通讯评议,有半数以上常务理事同意,确定江苏大学左言言教授增补为本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2)会议原则同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2006年第六届振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VE’2006,深圳),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交正式书面申请后予以确认。

(3)会议原则同意2007年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振动工程学会承办。

2.加强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

(1)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

2004年本会有随机振动、土动力学、振动与噪声控制、包装动力学、动态测试和非线性振动六个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它们在换届改选中吸收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进入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使专业委员会成员的平均年龄有所降低,进一步增强了活力。

(2)2004年8月,机械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对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作了调整,增补了若干委员,并调整了组织机构。

3.正式成立了结构抗振控制和振动利用工程两个专业委员会

4.申请成立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

根据工作需要,我会拟设立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已向民政部正式申报。

5.对本会的单位会员进行重新登记

本会原有单位会员36个,几年来因机构或人员变动,以及不能履行正常缴纳会费、参加学会活动等义务,亟需进行调整,以改进管理。为此,经常务理事会同意,学会办公室对单位会员作了重新登记。在调查和征询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26个单位为本会的单位会员,建立了及时通讯联络的机制。

6.积极发展个人会员

遵照中国科协要求,结合本会的实际情况, 将着手对个人会员进行重新登记注册,颁发新会员证。同时根据中国科协的有关文件,学会可发展高级会员,由常务理事推荐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的人选。据此,本会于2004年发展了高级会员。

7.修改了学会章程的有关条款

本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结束后,其相关文件报民政部和中国科协审核,民政部对我会章程提出了局部修改意见。我会已遵照民政部的意见作了相应修改。

8.完成了社会团体年度检查

2004年5月31日学会办公室完成了民政部要求办理的2003年度全国性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工作,对学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通过了审计。

三.学术刊物工作

1.《振动工程学报》

2004年《振动工程学报》出版正刊四期,按季出版,发表论文100篇;并按“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的要求,经批准为该学术会议出版增刊一期。2004年《振动工程学报》参加了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奖评比,获得该奖项的提名奖。同时,从2004年起学报论文为EI Compendex光盘收录。

2.《振动与冲击》

全年出版四期,发表论文135篇。根据发展需要,常务理事会同意该刊拟改为双月刊。 经向中国科协申报,2004年12月17日科协调发新字[2004]135号文同意该刊于2005年变更刊期。

3.《非线性力学学报》

该刊的原名是《非线性动力学学报》,拟从2005年起改为现名,在学科范畴上有所拓宽,以联系更多从事非线性力学、非线性振动和运动稳定性等方面研究、教学和工程技术的科技人员。

四、其他工作

1.为了及时通报学会工作情况,加强学会同会员单位和会员之间的联络,学会办公室编印出版了学会《通讯》一期。

2.我会被中国科协评为2004年度统计工作优秀单位。